1919年8月29日,比利时议会通过了《范德维尔德法》 ,这是比利时酒精立法的里程碑。该法以社会主义者埃米尔·范德维尔德的名字命名,禁止在咖啡馆、酒店、火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销售和饮用烈酒。任何想购买烈酒的人每次必须至少购买两升。此外,消费税增加了四倍,烈酒价格大幅上涨。
乍一看,社会主义者似乎完全反对这项法律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1913年,Vooruit啤酒公司在根特世界博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皮尔森啤酒Triomfbier。其他合作社也纷纷效仿。与此同时,许多社会团体禁止供应酒精饮料。这种明显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9世纪,当时社会主义者将啤酒和烈酒严格区分开来。
啤酒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,甚至是健康的饮料。由于啤酒易变质,通常在当地酿造,运输也较为困难,因此利润微薄。另一方面,烈酒生产成本低廉,运输方便,利润空间巨大。政府也从中受益:在比利时,19世纪15%的国家收入来自烈酒税。这被视为一种“贫困税”,主要影响到工人,使他们陷入经济和社会困境。
因此,社会主义者积极发起反对蒸馏酒的运动。他们的教堂禁止饮用烈酒,并成立了禁酒和禁酒协会,例如社会主义反酒精联盟(Ligue Socialiste Antialcoolique)和社会主义圣殿骑士团(Good Templars)。埃米尔·范德维尔德在比利时和第二国际内部都支持这些倡议。这些倡议取得了成功,因为法律出台后,烈酒消费量急剧下降,而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却蓬勃发展。
因此,社会主义者对酒精的态度并非黑白分明。啤酒仍然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大众饮品,而烈酒则被视为剥削和苦难的根源而遭到反对。因此,“矿物之旅”(tournée minérale)在某种意义上很早就付诸实践——但从未真正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