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udio Stone,又名Atelier Stone,诞生于比利时人威廉敏娜·卡米尔·奥诺里娜·沙默尔豪特(Wilhelmine Camille Honorine Schammelhout,1892-1975,又名卡米·斯通(Cami Stone))和俄罗斯人亚历山大·谢尔盖·斯坦萨皮尔(Aleksander Serge Steinsapir,1895-1940,又名萨莎·斯通(Sasha Stone))的摄影合作。他们在柏林相遇,并于1924年在那里成立了工作室。尽管“Stone”这个名字如今已有些被人遗忘,但这对夫妇却是当时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。记者和摄影史家对他们的作品赞不绝口,常常将其与摄影史上那些被视为重要参考的同行摄影师相提并论,甚至超越他们,例如安德烈·柯特兹(André Kertész)、杰曼·克鲁尔(Germaine Krull)、拉斯洛·莫霍利-纳吉(László Moholy-Nagy)、阿尔伯特·伦格-帕奇(Albert Renger-Patzsch),甚至曼·雷(Man Ray),等等。
“新摄影”(Neues Sehen)和“新客观主义”(Neue Sachlichkeit 先锋派运动,充满活力的摄影界找到了新的表达形式。斯通夫妇是这股先锋派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他们在柏林、巴黎和布鲁塞尔的许多熟人也是如此。他们的作品在当时重要的“现代”摄影展中广泛展出。1929年,在德国电影和摄影联盟国际展览(FiFo),萨莎是展览和随附出版物中展出作品最多的摄影师之一。1932年,在布鲁塞尔美术中心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,组织者克劳德·斯巴克(Claude Spaak)和ELT Mesens邀请卡米·斯通担任比利时代表。这对夫妇在展览中的地位也值得关注,因为他们租下了整整一处空间来展示他们的照片。他们的照片还刊登在当时的众多杂志和画报上。
20世纪30年代初,斯通夫妇离开德国首都布鲁塞尔,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新工作室。他们一直在那里工作,直到1939年离婚。之后,他们继续摄影:萨莎以“萨莎·斯通,艺术摄影师”的名义,卡米则以“卡米·沙默尔豪特”的名义。在工作室存在期间,这些照片被整理并标识。大多数照片背面都盖有“斯通工作室”、“斯通工作室”、“版权所有萨莎·斯通”或“版权所有卡米·斯通”的字样。然而,这些印章并不能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卡米或萨莎的专属。由于这些藏品被用于商业用途,他们不愿为所有照片贴上具体标签,在他们停止合作时藏品的分割,以及随后的变更,这些因素都需要谨慎处理。事实上,试图根据风格来命名似乎毫无意义,因为他们的艺术合作如此密切。
深入研究斯通夫妇的作品,你会发现他们涉猎的摄影主题广泛:建筑、城市规划、人体摄影、行为摄影、艺术与政治肖像以及社会报道。两位摄影师都对这些多元化的作品投入了同等的关注。斯通夫妇的作品涵盖广告、工业摄影、艺术摄影以及儿童肖像,并无任何定性区别。移居布鲁塞尔后,他们继续以相同的方式工作,探索与柏林时期相同的主题。这种一致性也体现在他们摄影作品的技术和美学品质上,其特点是运用蛙视或鸟瞰视角、动态构图、清晰的主体以及对光线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