恰好105年前,该指数旨在为劳资双方之间持续不断的斗争带来更多稳定。当时,比利时物价大幅上涨,促使工人及其工会不断罢工,要求提高工资。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,时任社会党劳工部长约瑟夫·沃特斯(Joseph Wauters)于1920年引入了零售物价指数。通过将集体谈判协议中的工资与这一生活成本指标挂钩,他、雇主和工会希望尽可能地避免工资行动。顺便说一句,该指数具有双向作用。物价下跌,工资也会下降。但后一种现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很少发生。因此,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,该指数频繁被修改。在20世纪80年代和2015年,指数的大幅上涨意味着工资并未根据生活成本进行调整;而随着1994年“健康指数”的出台,汽油、柴油、酒精和烟草从指数篮子中消失了。每次政府组建时,迟早都会讨论该指数,雇主和右翼政党认为该指数削弱了比利时公司的竞争力,而工会和左翼政党则希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员工的购买力。